我心中,練習乒乓的目標是希望能「透過練習,減少拙力,提煉巧勁」。世事的一片紛亂之中,往往是綱舉才能目張,同理地,我也覺得練習時心中存有目標,比較容易不迷失方向,並能更明確地朝著目標前進。我想把我的目標用這篇網誌記錄下來。因為想法是由個人對於乒乓的理解當中形成,再從想法中提煉出目標,所以我認為目標代表著我對乒乓的理解。我相信未來隨著思考、練習、閱讀等的量增多,我對乒乓更多的理解更多之後,這篇的內容應該會有所改變,到時候回過頭來看這篇或許會覺得好笑,但是我認為並不可惜,因為是有現在的我才會堆積出未來的我,一切都美的沒有遺憾,就當作一個紀念吧。
「減少拙力,提煉巧勁」分開看是兩件事,合起來看是一件事。依我看,如果想著是減少拙力,那麼效果可能並不顯著,因為要先想著不要怎麼做,還要另外想要怎麼做,這樣需要花兩倍的力氣。所以我主張不要用迂迴負負得正的方式,要用更純粹、單純的方式出發,如同要練習擊球只用單邊用力時,不必花太多精神在拮抗肌上,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「只有作用肌用收縮」,拮抗肌因為沒有下達神經指令,所以自然不會收縮,於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達到理想的發力模式。同理,我認為減少拙力與提煉巧勁應該同時鍛鍊。擊球時,心中更多的專注在「使用巧勁來去作用」,去除拙力部分除非是以前擊球有養成一些習慣,在練習初期可以稍微留意去調整,但是經過這個過渡時期之後,應該將心神專注在巧勁的提煉,自然而然地將拙力卸去、忘卻。
其實巧勁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,人體的設計很精巧,其實巧勁才是天生最自然的方式,只是後天因為被種種塵世的灰塵沾染,才會漸漸被拙力抽換,君不見,孩童們跑步的腳步總是又輕巧又靈敏,而且是輕鬆愉快的,總是面帶微笑;而成年人跑步常見是齜牙咧嘴,又笨重又辛苦。提煉巧勁除了學,更多的是忘,回歸最初的那一種自然巧妙。
巧勁是一種高效率的方式。俗語中的四兩撥千斤,算是巧勁的一種展現。巧勁的形成原理跟大自然運行的道一樣複雜,巧勁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寶藏,我們可以用心探索,越研究越有收穫。寶藏的內容無限多,所以相較之下個人的理解當然地很少,硬要說上幾句,我想「自然而然」或許正是關鍵,自然萬物很奇妙,好像會很自然的趨向一個高效率的方式,看虎豹猛獸走路,那個勁呀,那個輕柔,總覺得沒有一絲的力氣被浪費。所以我覺得自然是巧勁的一個重要方向。而從結果看來,巧勁是輕鬆自然、有效地去達到作用,超越力量的框架。把球類比成比武,不會只是力量大的的人就一定會贏,不然就不用比了,直接測一下力氣就好了。巧勁就是超越力量框架的關鍵,常常是純熟者勝生硬者,瘦者贏胖子更是屢見不鮮。
巧勁兩個字包含「巧」與「勁」,
巧有「靈巧」「巧思」「精巧」「恰巧」「巧妙」「輕巧」的意思。「靈巧」:打球要靈活,擊球時方式要能因應球而調整,來球不同的速度旋轉,選擇對應的擊球方式,可以正對球的球速,也可以觸球側邊,可以正對球的旋轉,也可以逆著旋轉,也可以順著旋轉,也可以避開球的旋轉,可以發力也可以借力。「巧思」:打球要有想法,不是胡亂打,舉個例子,當被對方衝,如果只是因為緊張,就順手一拍,那不論進不進都不算好球,相反的,如果是因為速度快,所以調整動作大小,動作縮小以借力為主,或者覺得球質高,所以接觸球的側邊來減少反彈力,這即使不進也算好球,因為有想法,並且在看到效果之後可以有修正的方針。「精巧」觸球精準,是空間、方向上的巧。球是圓的,三維空間中,六個方位上下左右前後,除了前方一般比較少成為擊球點外,球的上、下、左、右、後方都是可以是擊球時的觸球點,再來還衍生出左上、左下、右上、右下、後上、後下等,處球各個部位產生的效果都不一樣,練球時不要單調,去嘗試各個部位,在比賽時靈活運用。還有相對位置,擊球點相對身體的位置也大大地影響擊球效果,利用步法的移動,加上對自己揮拍速度的掌握,以及對球速的判斷,來達成在一個理想的位置擊球。除了空間上的精準,時間上的精準也是重點,在快要觸到球的時候發有一個加速度來咬球,咬球能加強力量的傳遞的效率,球質才會高;咬球也提升對球的控制力。
「恰巧」恰如其分,該用多大力打球就用多大力打球,該加力的時候就加力,該減力時就減力,動作大小也恰如其分,不浪費力氣以及還原時間。而這個的前提是力量作用到球的效率要高,這樣才不會變迷糊仗,大力小力的差異因為傳遞效率低而效果差不多,效率夠高之下,不同力量擊球的效果差異才會顯現。「巧妙」巧妙,不只會最有效率的方式,還要會有變著,因為當每一球都是最佳解時並不是最佳解,如果每一球都選擇最佳接法,那反而變得容易被預測,顯得有點笨拙。要有各種方法,隨心情施展,如此球路更顯靈動,妙不可言。「輕巧」,當作到以上的各種巧,動作就會顯得輕靈,輕巧可以當作一種結果當作一種檢視的標準。
但是巧不是一味取巧,宮本武藏在五輪書中提到「該大力進攻時就要大力進攻,一味取巧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尋找對方空隙,不是聰明的作法」就有點類似這樣的概念。所以我認為的巧是「恰如其分」、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」該打落點就打落點,該發力時就發力。與一些人的理解成一味取巧不同,在此特別提出來區分。
再來是「勁」,這個詞在武學更常被提到。勁的威力是大於力的。在我的理解,勁不只是力,是重心轉移的作用。看大瀑布的水落下的衝力,瀑布由最軟的物質水構成,但在它下方,即便堅硬如石頭,也會被沖出一個大洞,軟一點的東西碰上了瀑布水流,更會立即被打成碎片。所以我認為要產生大於肌肉收縮力量的威力需要重力。配合重心的轉移,肢體形成一股勢,肢體力量配合重力作用順勢產生勁。重力也就是地球的力量,用重力打球也就是用地球給你的力量來打球。用地球的力量自然是大於只用自己肌肉力量的。
用巧勁打球雖然效果好,但是入門的門檻也有比較高一些,需要有心修練才能自在使用。對於擊球的方法,要在平常練球中掌握各種變化,還要熟悉不同的來球的特性,而重心轉移的勁道要透過身體的部位傳遞到球拍,肢體各節的串連也是需要大量的練習。除了認真的練習外,重要的還有心態,心態上不要爭強鬥狠,在練習之初,因為對球的掌握不高,所以如果爭強鬥狠,滿腦想打出很猛的球,那自然就只能使用拙力,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。而球技漸漸成熟之後,跟別人比賽,如果太想爭強鬥狠,那可能會太過沉迷在球的威力,那球會顯得笨拙呆板,還有一種情形,就是打球只想著爭強鬥狠,想著想著身體都僵硬了,就掄一隻手在那邊打,咬球也不顧了,旋轉落點也顧不了,這是表面看上去強,但是實際上效果卻不好的回球。打球講究的是球技,順暢自然的動作,靈動巧妙的擊球,建立在對乒乓比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上,也才是真正效果好的回球方式。心態上要有超越勝負的心,一些令人歎為觀止的球常常是忘乎勝負之下的傑作。
大大您好
回覆刪除您的文章都好棒,有些觀念也是我最近才體悟出來的,如果能早一點看到的話,就可以省去很多冤枉路了。
文中所提到的勁,我覺得更像是之前幾篇提到的關於發力的問題,所有的力都集中在球上面,沒有浪費掉,像是高壓水柱一樣,如果一樣的水量(力氣),集中在越小的出水口(越集中),水的衝擊力會越強,這比較接近我心中勁的感覺。
最後提到,打球一昧的球兇狠的確會有笨拙的感覺出現,在比賽中發力肯定會齜牙咧嘴的,不過身體的動作如果可以像是水依樣流暢,那肯定是最高境界了。
謝謝您的造訪,小站蓬蓽生輝!
刪除非常喜歡您水的說法!水最柔軟也最有勁,再堅硬的岩石都必須被劈開;水柔順靈動,可以呈現千百種型態,如你所說,若集中在點上爆發,威力更是霸道至極!難怪有人說上善若水,或行雲流水!
最後一段講到類似球威球質的追求,其實我認為球質有其重要性,只是看過一些朋友因為被球威迷惑的視線,而多走了一些彎路,所以在書寫時刻意減低對球威的追求,仔細說來那段文字確實是有些偏頗。我主張,對球質球威,不用過度誇大重要性,也不用刻意減低,方法上則是鍛鍊有相匹配的身心技,球質自然能出現!
再次謝謝您的肯定,我想乒乓的路很長,路上有很多風景,我也邊走邊看,希望很快能有新的體悟跟大家一起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