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擊球原理」篇中,大略的把球拍對球的作用力分成正向力與摩擦力,正向力作用結果就是俗稱的撞擊,摩擦力就是俗稱的摩擦。正向力容易造成速度,摩擦力容易產生旋轉。
打乒乓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能製造旋轉。想要造成球旋轉,就要讓力線稍稍偏離球心,但是並不是讓力線越遠離球心、擊球越薄就越好,物理上我們能用一個簡化過的方程式去模擬摩擦力:
「摩擦力=正向力x摩擦係數」
從式子中可以發現:良好的摩擦,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正向力。可以想像一個誇張的情境去理解,如果施力非常的遠離球心,到完全沿球表面切線的程度,那麼就像是球拍沿球邊緣的切線畫過去,只有摸到球毛,等於只打到球周圍的空氣,根本沒有打到球。這樣打球的結果,球應該連動不都不太會動,旋轉度方面更是可以預期這樣的擊球模式下,球是不會太轉的。
所以摩擦球的前提是對球有一個正向力(正壓力),擊球時要把打與磨同時結合。換句話說,在對球進行摩擦時,球拍要不斷向前頂著球,利用海棉的凹陷提供正向力;膠面的摩擦力對球體造成摩擦。因為摩擦是在擊球正向力的前提下才能進行,所以摩擦一樣是簡潔的發力過程,如果在想法上為了摩擦使得擊球動作拖沓,那會影響力量傳遞效率,進而影響到摩擦的質量。故想要摩擦球回擊出旋轉球的時候,動作一樣要一氣呵成,出手集中利用自身爆發力對球體進行打摩。
最近有一項新的技術叫做擊打式摩擦,更把打磨結合發展到極致,透過新式器材可以提供較大的力道,以及在進行撞擊時,較容易能產生垂直方向的力將力線偏移球心。擊打式摩擦擊球時以撞擊為主,只讓力線稍微偏移球心,並加大擊球的力道,於是產生跟以前老式摩擦足以匹敵的旋轉,但是伴隨著是驚人的球速。與傳統拉球相比,球拍運行的軌跡減少了繞球體旋轉,加多往前擊打的成分,使用的肌群與施力方向也因此稍有不同,可以減低肌肉扭曲的負擔,並使擊球動作更為簡潔。在新材質塑料球的使用下,塑料球的特質,例如球速下降、脫板時間加快、球體減薄平均整體密度下降,擊打式摩擦有著一些獨特的優勢,感覺可以留意未來的發展。世界級好手,樊鎮東,大島佑哉,澳洽洛夫,都有較大量地使用擊打式摩擦,可以研究他們比賽視頻,加以觀察、學習。
註:以前有一個實驗,請選手分別拉加轉弧圈跟拉前衝弧圈,測量球的旋轉,結果發現前衝弧圈的轉速比加轉還快,這可能也能當作一個映證。良好的摩擦,需要有足夠強大的正向力做支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